四川省重点学科、成都市心身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挂靠、中华医学会高级心身整合治疗中心、成都市焦虑障碍专病中心、成都市全科医生精神病学/心理治疗培训基地、英国塔维斯托克心理治疗项目合作基地、特色叙事护理示范病房
该中心主要由心身医学整合医疗门诊、焦虑障碍专病中心,中西医整合治疗中心,心理健康评估中心、心身医学联络会诊中心及心身医学整合治疗住院中心、心身医学康复治疗中心6个特色部分组成。
特色诊疗:2个特色专病组
焦虑障碍专病中心疼痛障碍组介绍
建设背景
根据成都市卫生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支持市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七个一”发展目标工作方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整合与学科能力提升,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获批“成都市十大专病中心---焦虑障碍专病中心”,根据专病中心建设成立“焦虑和疼痛管理专病组”。该专病组聚焦焦虑障碍相关慢性疼痛的诊疗与管理,旨在为患者提供精准化、个体化,助力提升区域精神心理疾病综合防治水平。
专病组定位与目标
焦虑和疼痛管理专病组以“身心同治、精准干预”为核心理念,整合精神科、中医科、心理医学、内科等多学科资源,打造“焦虑障碍-慢性疼痛”协同诊疗体系。
建立焦虑障碍相关疼痛的规范化诊疗流程,形成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MDT),降低患者躯体化症状与功能障碍。
建成西南地区内具有示范效应的焦虑障碍和疼痛管理专科平台,推动“心理-生理-社会”综合干预模式创新。
三、服务内容与特色
1. 精准评估体系
采用国际标准化量表、疼痛评估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测、影像学检查,系统评估疼痛与焦虑障碍。开展疾病访谈、认知行为分析,识别疼痛背后的心理社会因素。
2. 多维度干预方案
药物治疗:优化抗焦虑药物与镇痛药物的联合应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心理治疗:开展正念减压、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治疗等非药物干预。
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直流电、经颅超声治疗等物理镇痛技术。
中医特色:融合针灸、穴位贴敷、中医透药等传统疗法,调节气血平衡。
四、团队构成
专病组由跨学科专家团队组成:
胡建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哈医大一院精神科主任,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黑龙江分会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华精神科杂志》等杂志编委;《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编委。
核心成员:李云歌主任医师,于跃副主任医师,肖宇、陈佳、岳速萍、贾娟、倪帅、聂小晶、唐以薰等。
女性心身和进食障碍专病组构成
负责人:李云歌,耿婷,
组员:候庆红,罗立石,李凌飞,李雅兰,王萍,贾娟,廖婉珠,刘晓赖,赵鑫。
女性心身疾病和进食障碍专病组的建设,旨在提供针对女性特有生理和心理问题,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和综合性的医疗和心理服务,更好地满足女性患者在生理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特殊需求。
女性心身疾病和进食障碍的服务内容广泛,涵盖了女性一生中各个阶段可能遇到的心身健康问题。
诊疗范围:
1、各年龄段女性心理障碍和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和女性各个阶段面临的困扰和生理变化有密切关系。
2、与妊娠、分娩、流产、难产相关的心理问题:如试管婴儿,人工妊娠辅助,产前和产后抑郁症、子宫卵巢疾病和综合征等。
3、女性躯体疾病伴发心身症状:如痛经,经期综合症,乳腺疾病,卵巢囊肿,甲减,女性生殖器管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女性的偏头痛,常常心脏神经官能症、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过度换气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4、女性心身疾病常常伴有进食问题:如厌食症和贪食症,神经性呕吐和暴食症,特别是非特易性的暴食问题和减肥的问题,常常的困扰青年女性,在女性的心身疾病中,也常常涉及体重增加,月经紊乱的问题,需要特别的重视和帮助来维护健康。
专科特色:
1、中西医结合处理各类药物反应,改善暴食和帮助减肥,改善月经紊乱,调解女性的内分泌:
2、女性的特殊心理治疗和干预:包括女性身份,女性生育,女性的家庭角色等方向和专题。
3、进食管理和指导,体重指数检测和管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营养方案,促进健康和减重,。
4、和三甲医院的营养科的持续密切合作,实施联合治疗的模式。
特色门诊:
焦虑障碍专病门诊介绍
焦虑障碍专病门诊是为焦虑障碍患者设立的专科诊疗门诊,针对不同类型的焦虑障碍提供精准诊断、个性化治疗及长期健康管理,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恢复社会功能并预防复发。
诊疗范围:
1.长期存在过度担忧、紧张不安、心悸、疼痛,伴有失眠等焦虑症状者。
2.因焦虑影响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者。
3.反复出现惊恐发作(突发心慌、呼吸困难、濒死感)但未发现器质性疾病者。
对特定场景(如人群、高处)或事物(如昆虫)产生强烈恐惧并回避者。
进食障碍门诊简介
因心理、社会因素导致进食行为异常的患者,专注于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的早期识别、精准评估与系统治疗,提供多学科联合诊疗服务,帮助患者重建健康饮食模式,改善躯体功能,修复心理创伤。
健康进食不是与自我的战争。
我们需要理解进食障碍是心理痛苦的外在表现,而非意志力薄弱。本门诊致力于通过专业治疗,帮助您打破"食物-情绪-行为"的恶性循环,重拾对身体的信任与生活的掌控。
**【适合人群】**
若您或家人存在以下情况,可至本门诊就诊:
1.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
- 长期过度限制进食,体重显著低于健康标准
- 强烈恐惧体重增加,伴随体像认知扭曲(如"明明瘦弱仍觉肥胖")
2. **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
- 反复出现不可控暴食行为,随后通过催吐、滥用泻药等方式补偿
- 常伴随自责、羞耻感,但难以自控
3. **暴食障碍(Binge Eating Disorder)**
- 短期内摄入远超正常量的食物,伴失控感
- 无补偿行为,易引发肥胖及代谢综合征
4. **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ARFID)**
- 因感官敏感、进食恐惧等非体重因素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 常见于儿童青少年,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5. **其他进食相关问题**
- 运动成瘾性节食、咀嚼吐泻行为、情绪性进食等
**【诊疗特色】**
多维度评估体系**
- 心理测评(进食障碍量表、情绪评估)
- 营养状态分析(体成分检测、代谢指标监测)
- 躯体并发症筛查(电解质紊乱、胃肠功能等)
疼痛门诊
慢性疼痛障碍通常由内外科病变、精神障碍等因素导致,患病率高,病程迁延,伴随焦虑、愤怒/沮丧或抑郁等情绪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诊疗范围:
1.慢性原发性疼痛:发生在身体的1个或多个部位的慢性疼痛,伴有情绪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包括原发性内脏痛;广泛性疼痛;原发性肌肉骨骼疼痛;原发性头痛或颌面疼痛等等复杂性疼痛。
2.躯体痛苦障碍: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令患者感到痛苦,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对症状的过分关注,因躯体症状反复不必要地就医。
3.抑郁障碍合并疼痛:
4.焦虑障碍合并疼痛:
女性心身医学门诊
女性心身疾病门诊是专为女性开设的医疗门诊,旨在提供针对女性特有生理和心理问题,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和综合性的医疗服务,更好地满足女性患者在生理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特殊需求。
女性心身疾病门诊的服务内容广泛,涵盖了女性一生中各个阶段可能遇到的心身健康问题。诊疗范围:
1、各年龄段女性心理障碍和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
2、与妊娠、分娩、流产、难产相关的心理问题:如试管婴儿,人工妊娠辅助,产前和产后抑郁症、子宫卵巢疾病和综合征等。
3、女性躯体疾病伴发心身症状:如痛经,经期综合症,乳腺疾病,卵巢囊肿,甲减,女性生殖器管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等。
4、其他女性心身疾病:如厌食症,贪食症,神经性呕吐,偏头痛,心脏神经官能症、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过度换气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中医科门诊
在现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适当结合中医治疗方法,能加快患者症状的改善、减少药物用量及减轻相应的不良反应,促进康复。
九江院区中医科门诊治疗范围
运用针刺、耳穴压豆、灸法、火针、刺络放血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
①情志病: 失眠、焦虑症、抑郁症及精神疾病伴躯体化症状,协助减轻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各种不能耐受药物治疗;
②各种痛证: 落枕、急性腰扭伤、偏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背肌筋膜炎、足底筋膜炎、静脉曲张等;
④妇科病症: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脾胃病症: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等;③神经性疾病: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疼痛;
⑤皮肤疾病: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
各种疲劳等亚健康状态调理。
心身医学门诊介绍
心身一体,所有的情绪都安放在我们的身体之内,所有的心理障碍和躯体疾病都可以在心身门诊就诊。
心身医学门诊包括成年人的
1、所有的情绪问题(焦虑、抑郁、强迫等)以及伴发各种的躯体不适,心慌,心悸,腹胀,消化不良,呕吐、慢性腹泻,多汗,早醒,乏力,背痛,腰痛,肢体痛,头昏,头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等。
2、各种压力及生活事件导致的抑郁焦虑失眠状态
3、各种慢性疾病,如脑梗塞导致的焦虑抑郁,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甲亢甲减导致的失眠,心慌,多汗,乏力等等。
4、进食障碍,如厌食、暴食、呕吐等
5、各型人格障碍,如偏执、冲动自残、过度饮酒、网络过度使用等
6、各种无法找到原因的躯体问题,
7、各种心理创伤导致的需要药物治疗的情况。
门诊和住院诊疗范围:
青少年及女性各个阶段的心身疾病,重点专注于焦虑障碍及行为障碍,包括慢性疼痛、进食障碍等;特别是女性各个年龄阶段的心身疾病(包括顽固性高血压,顽固性糖尿病、慢性胃溃疡,慢性荨麻疹,各种无法查及原因的躯体不适,疼痛、慢性胸闷、心悸等);心理创伤后导致的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状态;各型人格障碍等。
主要诊疗模式:整体医学,中西医结合
强调整体医学概念,打破精神科、心理科、综合科、中医科的界限,采取整合治疗模式,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学治疗、中医理疗、心理治疗(个体及团体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做到心身同治,帮助患者全方位改善预后。中心近年来引进专业中医理疗师协助进行针灸、穴位贴敷、艾灸等常用中医治疗项目,真正做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进一步从中医理念辅助西医治疗并改善药物所致副作用。中心拥有目前先进的物理诊疗设备及心理诊疗评估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西门子3.0 T磁共振成像(fMRI)、日立52导近红外脑成像仪(fNIRS)、事件相关电位检测仪(ERP)经颅磁刺激治疗仪(TMS)、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仪(tDCS)、植物神经功能评估(基于VR评估)、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脑电治疗仪、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系统(CCRT)、智能互动宣泄系统、舞动治疗、音乐治疗、家长团体治疗、青少年情绪调节团体等。
学术教学成果:
中心近年来着力提升诊疗服务能力,不断推动多学科网络联合会诊、心理动力学综合评估、神经影像学辅助诊断等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并针对抑郁障碍情绪认知功能紊乱的神经行为标记、青少年自伤自杀等行为预警模型及脑网络机制开展深入研究,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级课题10余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同时该中心承担成都医学院、遵义医科大学、电子科大研究生培养及西南民大应用心理系硕士培养工作,参与共创中国心理协会注册心理师实习基地。
科室专家:
李云歌、于跃、耿婷、聂小晶、侯庆红,罗立石,岳速萍,肖宇,李雅兰,贾娟,李凌飞,陈佳,王萍,许弘,屈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