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国内日益增多的睡眠问题,全面提供公众睡眠健康水平,减少精神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中国睡眠研究会提出了2022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良好睡眠,健康人生”。大家每天都要经历睡眠,都知道睡眠很重要,很多失眠的患者也通过各种方式调整睡眠,但失眠的发病率每年仍达到了27%以上。那么究竟怎样的治疗有助于改善睡眠?
失眠患者的应对方式
那么在开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看一看大家平时怎么对待失眠的:
“我心里不能藏事情,只要明天有重要的事情我就非常紧张、担心、反复去思考,也会想白天发生的事情,令我非常苦恼无法入睡”
“我必须要睡好,但是已经害怕睡眠了,上床之前我非常有困意,但是只要躺在床上就会变得异常清醒,我躺在床上像烙饼一样翻来覆去,晚上我睡不着,白天我什么都做不了,整天躺着补觉”
“我晚上睡不着,白天整天没有精神,到了晚上我就早早地躺在床上耍手机、看电视,等着瞌睡来,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我都做了这么多准备了仍睡不着”
“我失眠已经很长时间了,我害怕西药,听说吃了戒不掉,所以尝试过酸枣仁、褪黑素等等各种助眠的药物,只要听说可能用我都去尝试,但是睡眠依然不好”。
失眠的治疗措施
从上述患者描述中我们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对失眠的认知:挫败感、过分焦虑、灾难化,采用了很多错误的应对方式:白天大量时间的卧床,睡前过度思考,对助眠药物的错误认识等,这些应对方式导致了失眠成为慢性的状态。为此,失眠的治疗应该是综合的过程,需要采取科学的方式。
失眠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倾向的睡眠障碍,所以一旦出现即需要积极的治疗。短期失眠往往有明确的促发因素可循,去除这些诱因可使部分患者睡眠正常,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转入慢性失眠。所以,早期进行行为干预和(或)药物治疗对防止短期失眠向慢性化发展至关重要。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行为干预常用的是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是作为失眠症的首选治疗方案:CBT-I治疗的原理是长期失眠强化了睡眠的负性情绪,形成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式的心理过程不断重复影响了睡眠,即卧床行为不再是诱导睡眠而是唤醒,从而成为维持失眠的因素。
CBT-I治疗措施包括:睡眠教育、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放松疗法、认知治疗,多位团体形式进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使用或减少药物使用改善睡眠。目前互联网技术发展,基于网络的远程CBT-I得到发展,将标准化的结构式的CBT-I移到线上,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为患者提供此项治疗,患者不用经常来医院就可以在手机上完成治疗,可以随时与治疗师进行沟通,增加了治疗有效率。
神经调控治疗
经颅电刺激治疗,通过微小电流改善睡眠,经研究发现是治疗失眠症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低频脉冲磁场直接作用与大脑皮层系统,抑制大脑皮层的过度唤醒状态,也可以通过增加褪黑素分泌和脑内神经递质平衡改善睡眠,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
药物治疗
受快节奏的生活状态、文化等因素对依从性的影响,药物治疗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但是药物也是双刃剑,即可以对症的改善失眠,使用不当又可能引起各种副反应。因此在对待药物使用上要理性,如何使用要经过医生的评估,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睡眠改善后逐步减少药物,同时配合睡眠卫生教育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
专家介绍
于跃
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学位。
从事精神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7年,擅长于失眠症、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疾病,以及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睡觉医学)、周日全天(焦虑抑郁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