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

临床心理科虚拟现实(VR)技术应用平台建成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2日 浏览:

虚实之间 心灵疗愈
      10月12日,随着最后一项设备调试完成,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虚拟现实(VR)技术应用平台建成,为我院临床精神医学及心理治疗领域提供了一项全新的临床应用思路。
      该应用平台核心系统为智能化虚拟现实心理评估与干预训练系统,目前已经拥有针对焦虑的系统脱敏治疗(恐高症)、神经认知功能训练(注意力评估)、神经功能稳定性检测的诊疗模块和设备。在随后将陆续针对恐高症患者、ADHA患者及身心疾病患者提供一系列前沿技术诊疗服务。
 未来,临床心理科在现有基础上,将进一步与专业技术部门合作,提出临床诊疗需求,发展基于成熟虚拟现实技术的VR治疗中心,该诊疗中心将聚焦在以下三个应用领域:
1. 体验与放松:通过营造真实而放松的虚拟环境,达到帮助患者体验心理和生理的方式,并借此训练患者的自我放松技能。
2. 评估与训练:能够全面评估记忆、注意、执行功能等神经认知水平,为各类型疾病提供个性化认知训练模块;通过神经功能稳定性测试辅助评估焦虑和压力水平。
3. 辅助治疗:通过逐级暴露、虚拟现实情景交互等技术,辅助开展针对性的认知行为等治疗,促进患者的情感表达、社交互动、自我心理成长等。
      平时素有恐高经历的工作人员小蒋,首次体验了恐高症虚拟现实疗法。戴上虚拟现实头盔后,小蒋沉浸在一个虚拟的3D世界里。他的任务是:登上一栋10层建筑的四楼,拯救一只困在室内树上的小猫。虽然他知道一切都是虚拟的,但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他仍表现的非常紧张。 不过,在结束治疗后,他表示虚拟现实疗法已经有了一些效果。个体通过自动的或有控制的心理加工所获得的身处某地或某环境中的主观体验,而这一环境并非一定是个体所处的实际物理环境。传统的心理治疗技术如精神分析法、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等,都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引导患者回忆和想象,这就为VR技术辅助传统的心理治疗创造了联结点。当患者接受头戴视图器后,虚拟教练将其带入由计算机模拟的、使其产生不安的各种情景中,并指导他们利用有关情景问题解决方案,帮助其练习各种技巧,以克服他们面临的困难。患者通常会发现,这种做法比在现实世界中更为容易,因而乐意使用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心理健康,是在行业应用领域的创新性探索,是对现有心理健康领域工作的积极有益补充。有利于壮大产业链、激励创新创业。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计划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如自闭症、焦虑症、恐惧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并逐步将其推广运用至更多的领域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临床医疗、科学研究、临床教学等。搭建医、教、研一体的虚拟仿真心理实验平台,兼具辅助医疗功能、科学研究功能、教学技能训练功能, 可以在辅助技术层面有效地支撑起我院心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发展,发挥重要的辐射与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