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事物总是能引起人们的身心变化的,所以在现代的心理治疗中,我们也常常会运用非言语治疗的方式去处理情绪障碍、创伤体验等以情绪困扰为主要症状的问题,如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而这其中,音乐与治疗的关系是源远流长的,在古希腊的神话中,阿波罗神掌管着音乐和医疗,在古代人心目中,音乐最早的功能就是用来治病的。他们认为E调安定、D调热烈、C调和谐、B调哀怨、A调高扬、G调浮躁等。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推崇C调,认为C调最宜于陶冶情操。
当乐音响起,这个简单的物理振动通过耳道,到达鼓膜,耳蜗,由不同的神经纤维传送到听觉中枢,产生不同的音乐体验。在其中,会经过若干个中继站如下丘脑进入到大脑皮层。经过科学的研究证明下丘脑在情绪和动机的形成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机体产生情绪时,冲动信号由网状结构进入下丘脑,所有的信号在这里被整合,形成基本的情绪分类。有学者对乐音在机体内部产生情绪的过程做了初步的探索,他们认为有音高的旋律被整合的中枢部位是在大脑皮层,它的全部意义都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认知和评估作用。也就是说,人们在听到一段旋律并体验的某种情绪的时候,这种情绪体验除了来自于力度、节奏和和声伴随的情绪,更多是由于人的意识所造成的。
音乐没有具体的形象,完全依据个人内心世界的需要而更迭,是由我们自己去赋义的,正是如此,音乐才与人的内心世界最接近。所以在一段音乐旋律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会出现不同的意象。音乐帮我们演奏出内心的声音,内在的东西一一流淌出来,再创造的过程逐渐深入并更加清晰,每个人与自己的内心都会产生共鸣。而这共鸣其实就是音乐与人产生的,正如同心理学中的共情,感觉同步,移情等。
科学家们认为,音乐能激活人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导致机体的生理唤醒水平降低,在音乐中体验到各种复杂情绪起伏和变化的同时,让人进入一种生理的放松状态。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
在现代社会,音乐治疗这一门学科逐渐兴起,音乐也被更多的运用在治疗的过程中,成为了音乐治疗师手中的一把利剑。近年来,大多数的人也从音乐治疗就是简单的听音乐这一表面初步的印象有所转变。
音乐是非语言交流的艺术形式,治疗师们运用音乐,通过不同的音符,音程,和弦,旋律一一解锁听众们大脑的某种情绪并帮助个体宣泄情绪,去替代语言不能完成的部分。所以,在音乐治疗中,我们会使用音乐与来访者的情绪产生共鸣,通过逐渐改变音乐的情绪特点,而逐渐改变来访者的情绪状态。
音乐通过不同的音符,音程,和弦,旋律让听众勾勒出内心的世界,人们在音乐中体验到了完全的自由和放松,最终达到治愈。放上一段舒缓的音乐,来一次美妙的心灵之旅吧!
(供稿人:临床心理科冯钰淑,审核人:袁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