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我们正常的生理过程,像对食物、性的需要一样,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心理状态的平衡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睡眠能帮助体力和精力的恢复,并给人带来愉快感和满足感。正常人每隔24小时有一次觉醒与睡眠的节律性交替。睡眠可分为正相睡眠期(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异相睡眠期(快速眼动睡眠期REM),健康人睡眠开始于正相睡眠期﹐维持70~100分钟后转入异相睡眠期,再维持20~30分钟后又转入正相睡眠期,如此重复约4~6次,睡眠量常依年龄不同而异。
睡眠问题也被认为是“睡与醒”的功能失调,可能有生理上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心理和行为上的原因。很多心理问题和行为方式,会干扰睡眠的正常规律,扰乱睡眠的生物节律,破坏“清醒系统”,让睡眠过程变得不那么美好。睡眠方面的异常可以表现为①:入睡时间延长: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仍难以入睡;② 睡眠维持困难: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早醒,醒后难以再入睡。这种类型的睡眠问题也被大众理解为“失眠”。
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常见的类型包括:
境遇性的睡眠障碍:这种情况一般有一定的诱因,如换到陌生的环境不习惯,或者有些急需处理的事情,导致精神紧张,如有些学生明天面临考试,可能之前一晚难以入睡;一般这种睡眠不好的状态持续时间短,在境遇情境改变后即自行改善。
原发性的慢性失眠:这类睡眠障碍是由于原发性的睡眠节律改变所导致,与持续性的社会生活压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有关系,比如经常熬夜导致睡眠的生物节律打乱等。
精神心理疾病伴发的失眠: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抑郁症和焦虑症,这类患者的睡眠问题状往往也是非常顽固的。
大约有1/10的人遭受着睡眠问题的困扰,其中1/3是反复求治难以断药的难治的失眠。睡眠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健康的睡眠卫生,以及有效治疗手段,包括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
1.睡眠卫生:每天睡觉和起床的时间固定:睡眠有一定的规律,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注意卧床时间不宜太长,特别是失眠患者,往往失眠者在床上越躺越焦虑,越焦虑越睡不着,所以控制好自己的卧床时间。白天不要睡觉:白天最好不要睡觉,本来晚上就睡眠不好,白天再睡觉往往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避免咖啡、烟,特别是一天的晚些时候,保持规律的体育运动,但睡前4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
2.药物治疗:最简单,最直接,起效快,但也会产生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药物滥用,撤药反应,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不可不分情况,随意自行服用镇静安眠药物。
3.非药物治疗:人们最期待的是简短指导就可以解决失眠,但事实上,心理治疗(睡眠心理咨询、睡眠教育)及行为治疗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方法。心理治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失眠者积极配合,学会放松训练、进行刺激控制和睡眠限制,成功的认知和行为矫正,不是几次谈话就可以解决的。另一个治疗方式是目前对大众较新颖的治疗方式,就是物理治疗,比如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大部分失眠源于生物节律的紊乱,通过生理功能的调整,是很多不愿意过多讨论社会心理问题的失眠者的极佳选择,特别是孕妇,怕药物副作用的人,可以优先考虑。
(供稿人:临床心理科何宗岭,审核人:袁茵)